2022年9月18日 星期日

電影:科學少女

來源:巴哈姆特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200&snA=39475


【心得】《科學少女》科學與青春如何面對死亡? ~全文劇透

華語專區

 

張到 (farofborder)

2022-09-18 10:41:29

#1



片名雖然是科學少女,但故事一開場就是臨終與死亡的開場,科學領域仍舊未知的死後世界,以及少女面對母親驟逝後的悵然。


整部電影圍繞在面對死亡,就算是科學與青春也難以面對生者對逝者的哀傷。




科學昌明以及愛與逝去的這種映襯,在電影中處處可見,青春年華的女兒與驟然身亡的母親、天才女高中生寫了一個APP程式是為了能夠從虛擬母親的身影找到死後世界的答案、一名父親寧願把職涯心血的人工AI帶回家中陪伴女兒們,也不願意跟兩名女兒一起面對母親的再也不見、兩名少年少女都在母親死後用自己的數理天才打造了憑弔摯愛的科技產品....。




能夠有解決途徑與答案的是科學,尚且無法有答案跟解決途徑的是哲學,而其中你生前是什麼?以及你死後會在哪裡?,這兩處人類絕對無知的領域,是任何學問見解,都往往無法給人帶來全面寬慰的大問題,而能夠給人帶來安撫、寬慰與不再恐懼的也往往不來自於科學、哲學甚至宗教,而是最基本、最簡單的,人與人之間的陪伴、當下的陪伴。




少女與少年一同開發紀念母親的APP,從曖昧戀情中感受生命美好的一面、與長相如同母親的艾普洛笨拙的相處,暫時揮去死亡已成事實的陰影,這都是陪伴帶來的力量,那怕少年別有居心、艾普洛只是機器人,少女也在跟彼此陪伴中帶給少年與機器人改變。




這部電影在近未來的硬科幻描寫當中,不論是疫情後世界格局與應對設備,還是研究機器人的科學單位機構都是十分到位、特別是扮演AI機器人的姚以緹,簡直是演技火力展示,完全不會有出戲感。




在桃園電影節首映的映後座談,監製王銀國與導演莊景燊都談到了因為自身的物理科系背景,很早就想以臺灣的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來當電影場景使用,這也是此單位第一次借出場景拍攝,可以在電影中看到「首見」的畫面魄力與說服力,因為是「首見」,所以讓人更能信服電影的近未來世界。


P.S.

有一段電影與現實意外觸動的地方,電影有一段是女兒在程式比賽中說到母親雖然看不到自己的作品(快樂菲比APP),但希望自己的APP能夠陪伴孤單的人。而在現實中科學家吳嘉麗女士,也是電影的監製之一,在科學少女完成前夕去世,想必她監製的電影也能夠陪伴許多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