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泛科學
標籤
- 人生哲學 (10)
- 人物傳記 (1)
- 人物寫真 (15)
- 小說 (7)
- 天文學 (1)
- 文字藝術 (1)
- 古典畫作 (1)
- 生死學 (29)
- 生物學 (1)
- 老人長照 (4)
- 自然風景 (1)
- 宗教 (26)
- 法律 (5)
- 物理學 (2)
- 社會新聞 (9)
- 科技 (13)
- 美女照片 (11)
- 軍中笑話 (1)
- 音樂分享 (2)
- 風景寫真 (2)
- 消防安全 (3)
- 真實笑話 (4)
- 笑話分享 (14)
- 純文字文章 (45)
- 健康資訊 (11)
- 健康資訊:心理 (21)
- 插畫 (1)
- 森林 (3)
- 超自然 (19)
- 傳統畫作 (2)
- 搞笑作文 (2)
- 新聞專題 (31)
- 新聞照片 (10)
- 道德 (1)
- 圖片分享 (36)
- 實體藝術品 (4)
- 網站導覽 (1)
- 影片分享 (8)
- 趣味圖片 (15)
- 歷史 (1)
- 頭條焦點 (4)
- 體育 (5)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2021年10月23日 星期六
對已逝的家人說話,在天堂的他們聽得到嗎?
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https://cdn-news.org/News.aspx?EntityID=News&PK=0000000000652e591ed61363a757f84698253593028c4c12
對已逝的家人說話,在天堂的他們聽得到嗎?
特約記者 莊堯亭 綜合報導 2021/10/22 14:35
信仰造就
「我的母親在幾個月前安息主懷,當我對她說話的時候,在天堂的她聽得見嗎?」類似這樣的問題是許多失去至親好友的人,時常盤據在心中的問題。雖然聖經沒有直接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從幾處經文當中,卻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揭開第五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為神的道並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申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於是有白衣賜給他們各人,又有話對他們說,還要安息片時,等著一同做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也像他們被殺,滿足了數目。」祭壇下有許多為主殉道的基督徒,看著地上正在發生的不公義之事,向上帝發出呼喊。很明顯地,他們可以看見還活著之人正遇到的事情。
使徒行傳7章則是記錄了當司提反要被眾人打死,他被聖靈充滿、舉目望天,「…看見神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神的右邊。就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神的右邊!』」他清楚地看見耶穌的形象,那憐憫與關切的眼神讓司提反知道自己要回家了,也是他心所渴望的歸向。
希伯來書12章1到2節也有這段經文,「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這裡暗示著那些已經在主裡睡去、領受永恆生命的人,仍然與我們在一起、圍繞著我們。
還有許許多多的經文,我們可以從中找出一些線索,「我沒有辦法百分之百肯定,但你的母親(按著聖經中所提到的)很有可能可以聽見或看見你在地上的生活。」巴瑞埃爾(Barrier)這麼回答。
不論親友能否聽見
比我們更愛他們的神,一定聽見
「當我們寶貝的女兒,潔西在我們手中過世時,我們對她說:再見了…」巴瑞埃爾記得,他和太太跪下來禱告,他求上帝告訴他們的寶貝女兒,「巴瑞埃爾和茱莉是她的爸爸和媽媽,他們對她的愛超過言語能形容。我們請求上帝靠近她,告訴她我們有多麼喜悅能作她的父母。我跟上帝禱告,求上帝告訴她,我們何等盼望有一天要再和她見面!」
巴瑞埃爾在潔西的安息禮拜上再一次禱告,儘管他是多麼盼望能在地上與潔西在一起,但他們一點也不擔心潔西在天堂的時光。那想必是非常快樂的。
「即使在38年以後,我發現自己仍然默默的做著同樣的禱告。我不知道潔西能不能聽見或看見我在地上的生活,那些我好像告訴她的話。但,我知道上帝可以聽見,這給我信心,我相信潔西一定也知道我想對她說的話。」
巴瑞埃爾給了這位讀者一個建議:把那些你想對母親說的話,藉由禱告告訴上帝,讓上帝告訴你的母親。因為上帝一定會聽見我們的聲音,祂也知道我們心裡的需要,我們所愛的人也一定會知道。
news-details 誠摯邀請您以奉獻支持福音新聞媒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冷笑話讓你快樂ㄧ整天
來源:Line today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5qQYq7
30個冷笑話讓你快樂一整天
1、「為什麼超人要穿緊身衣?」
【因為救人要緊】
2、「很熱的島是什麼島?」
【正中午(台語發音)】
3、「老王姓什麼?」
【法,法老王】
4、「阿杏摔個四腳朝天,變什麼?」
【阿呆】
5、「小明為什麼每次跑步比賽都輸?」
【因為他穿慢跑鞋】
6、「曹操字孟德,劉備字玄德,那伍佰呢?」
【五百字心得】
7、「冰塊最想做什麼事?」
【退伍,因為他當冰(兵)當很久了】
8、「誰家沒有電話?」
【天衣,因為天衣無縫(phone)】
9、「誰最不孝順?」
【面速力,因為面速力達(打)母】
10、「壞事一定要在中午做,為什麼?」
【因為~早晚會有報應】
11、「我跟你說一件事實……」
【兩件80】
12、「皮卡丘站起來會變成什麼?」
【皮卡兵】
13、「皮卡丘左右跳呢?」
【皮卡乒乓乒乓】
14、「五月花和百合花哪個沒生過小孩?」
【五月花,因為五月花衛生紙(未生子)】
15、「一對連體嬰的姐妹,一個叫瑪麗,另一個叫什麼?」
【夢露,因為瑪麗蓮(連)夢露】
16、「什麼情況下人會有四隻眼睛?」
【兩個人的時候】
17、「為什麼美人魚最專情?」
【因為她不會劈腿】
18、「青春痘長在哪裡最不用擔心?」
【別人臉上】
19、「哪個人跑得最快?」
【曹操,因為說曹操曹操就到】
20、「什麼樣的人不能到加油站上班?」
【油腔滑調的人】
21、「氧氣和二氧化碳,哪一個比較美?」
【氧氣,因為氧氣會助燃,助燃(自然)就是美】
22、「一隻公雞加一隻母雞,猜三個字?」
【兩隻雞】
23、「什麼事是林先生和林太太每天睡覺都要做的事?」
【閉上眼睛】
24、「什麼昆蟲生下來就很沒力?」
【蝴蝶,因為蝴蝶蝴蝶生得真美麗(沒力)】
25、「川普跌倒了變什麼?」
【三普】
26、「川普露三點是什麼?」
【州普】
27、白襯衫容易發黃,一般的洗衣精很難洗乾淨,不少人為此感到頭痛,其實,不妨在洗的時候…
【吃顆頭痛藥,頭就不會那麼痛了】
28、有一對情侶吵架,女生很生氣的奪門而出,男生馬上快速的追出去…
【把門奪回來….】
29、醫生問小明:如果把你一邊耳朵割掉你會怎麼樣?
小明:我會聽不見
醫生又問:那再割掉另一個耳朵呢?
小明:我會看不見
醫生問他為什麼…
小明:
【因為我有戴眼鏡】
30、有一天Y跟X走在路上,突然看到U哭得很傷心,Y就走過去問U說:
【uniqlo】
哈哈哈哈哈~你笑了嗎?再忙碌、再生氣,記得每天都要大笑一下,讓自己開!心!2
2021年5月1日 星期六
死亡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可怕
來源: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44715927
死亡真相:「死亡可能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可怕」
2019年4月10日
最近更新: 2021年4月30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未來幾年全球將出現死亡高峰。
世衛組織2010年代晚期發出預測,到2030年,全世界死亡人數將從2015年的5600萬人上升到7000萬人。
出現死亡高峰主要有兩個原因,死於心臟病以及癌症病人的增加;其次,人們壽命延長所帶來的死亡推遲。
死是生的終點,人類最終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然而,長期以來,談論死亡似乎總是令人忌諱的。 或是出於對死亡的擔心和恐懼,或許出於宗教及文化等原因。
死亡究竟是什麼樣?
但是,英國臨終關懷醫生凱瑟琳·曼尼克斯(Kathryn Mannix)認為應該打破圍繞死亡的禁忌。讓人們知道死亡可能並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可怕。
英國也鼓勵醫生在面對時日不多的病人時,與他們展開關於死亡的坦誠對話。
曼尼克斯說:「很多時候人們不知道如何談論死亡這個字眼,所以乾脆緘口不言。結果大家在面對親人死亡時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死亡到底多近多遠?」
「結果是一片悲傷、憂慮和絶望的景象,」她說。
曼尼克斯表示,我們應該讓大家知道死亡的真相,坦誠地探討死亡。
那麼,正常的死亡應該是什麼樣?是不是像電影、電視中所描繪的那樣?
根據曼尼克斯的描述:「死亡就像出生一樣其實就是一個過程。病人逐漸地變得更加疲倦。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人睡的時候多,醒的時候少…… 有時,病人在睡眠過程中處於昏迷狀態。這一變化雖然微小但卻非常重要。我們叫不醒他們。但當他們醒來時會說他們睡得很香。這時我們就知道這種昏迷對病人來說並不可怕…… 最終他們會一直處於無意識狀態。」
她說,「病人此時此刻處於一種放鬆狀態,他們呼吸時不會有意識地清理喉嚨聚集的粘液和唾液。這時喉嚨就會發出很響的聲音。這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垂死掙扎』(death rattle),並認為這很恐怖。但其實,我由此會判斷出我的病人處於深度放鬆和昏迷狀態。當空氣經過肺部呼出呼進時,穿過喉頭粘液的氣泡發出這種聲響。他們自己並無知覺。在生命最後時光還會出現一段淺呼吸。最後是呼出一口氣,不再有進氣。有時這一切發生得非常安靜,家人都沒有留意到。」
曼尼克斯說,正常的死亡過程是非常平和。我們可以感知到死亡,可以為之做凖備。我們應該為此感到安慰。
英國麥克米倫臨終關懷護士(Macmillan palliative care nurses)送走過無數老人。
根據她們的經歷,有些老人自己離世前會有預感。例如,有位老人告訴一位護士,「再過兩個星期我就80歲了,我要舉辦一個生日派對,之後我就可以走了」。兩個星期後,果真這位老人就離世了。
還有些老人在半昏迷狀態下表示,他們願意死去。他們說自己已經看到天堂,那裏非常美好。因此對死亡沒有恐懼。
什麼是「好死」?
在中國,人們有時會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什麼樣的死亡可以被界定為「好死」?
其實,好死(a good death)這個詞不但中國文化中有,西方文化中也存在。
有調查顯示,在家中離世,有家人親友陪伴,安詳地死去應該算是「好死」。
根據英國2010年代晚期的統計,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夠在家中辭世,然而現實生活中一半人死在醫院裏。英國2018年在家中去世的人不到四分之一。
許多病人臨終前飽受疼痛煎熬,特別是癌症病人。因此,病人能夠用上像嗎啡等阿片類止痛藥物(opioids)緩解疼痛至關重要。無痛死亡關係著病人最後時光的生命質量,也成為好死的一個關鍵因素。
多年前,被稱為英國「殺人醫生」的希普曼(Harold Shipman)利用止痛鎮定藥物在行醫期間殺死了多達200多位病人,成為震驚英國全國的醜聞。
希普曼事件也讓醫生在給臨終病人使用嗎啡等鎮痛藥物方面帶來顧忌。
現實中,醫生們往往使用鎮痛劑時為時過晚,或是藥量太輕,使病人無法在臨終前完全避免肉體病痛。
「我們應該談論死亡」
今年88歲的BBC知名主持人瓊·貝克維爾(Joan Bakewell)曾參與製作和主持了有關死亡的系列節目《我們應該談論死亡》,探討英國人對死亡的態度,試圖揭開死亡的面紗。
貝克維爾在其死亡系列節目中針對親人在家去世的家屬提供了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
聽力是人臨死前最後消失的一個感知功能。因此,給即將離世的親人播放他們喜愛的音樂以及對他們耳語十分有意。
貝克維爾在她父親彌留之際曾告訴他,「你可以放心地走了」。
如果人們經歷親屬在家去世,他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後退一步,深呼吸放鬆。因為死者家屬無疑經歷了巨大的情感波瀾。
他們經歷親人生離死別,但接下來可能還要面對如何保管遺體等一系列重要事宜。
例如,如果一旦死者出現殭屍現象(rigor motis)要如何處理。該節目建議,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家屬不要驚怕。這時,只要用凡士林輕輕地按摩亡者的手指和四肢,殭屍現象就會慢慢消失。
同時在遺體運送到太平間之前,要盡量保持整個遺體低溫,特別是腹部。
醫療介入是最好選擇嗎?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認同在生命晚期,毫無拯救希望時,盡量減少醫療干預,比如實施大手術、插管、進重症病房等。最好能讓病人安度生命最後時光。
貝克維爾稱,如果自己突遇車禍重傷,希望不要搶救她。她寫好了自己的囑托,並把它分成多份,交給自己家庭醫生以及孩子來保管。
在中國,雖然持有這一觀點的人仍然佔少數,但似乎有越來越多人開始理解和接受這一看法。
因為,過多的醫療介入不但無法令病人起死回生,同時還讓家屬經歷一系列心理和情感折磨,甚至賣房子賣車,傾家蕩產,最後仍然人去財空,受盡苦難。
人生憾事
一位臨終老人對護士說,「生命太短暫,一定要做自己希望做的事,做使自己開心的事」。
護士說,人們臨終前關於人生「後悔」談得最多的是退休。「人們辛苦地工作,好不容易盼到了退休卻發現身體不好了,不能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諾貝爾獎得主江崎玲於奈博士的一篇研究論文,談及退休年齡與壽命之間的關係,引發熱議。論文中曾提到,一個人55歲之後,每工作一年,平均壽命就會減少兩年。
至於這種說法是否科學,是否太絶對,無從考證。因為畢竟每個人情況不同。壽命長短與退休年齡是否成正比,也不能一概而論。
但它所傳達的信息是:如果有條件早退休,應該對人體健康和老年生活大有裨益。畢竟職場像「高壓鍋」,壓力大,更適合年輕人打拼。退休後精神放鬆,可以任意支配自由時間,肯定不是壞事。
人到老年,關鍵是生活質量。聯合國幾年前就提出健康老年的理念,因為一旦人失去健康和獨立,即使壽命再長可能也無法享受。
人類世世代代尋找生命的真諦,或許死亡正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正因為有一個終點,人們才會不懈努力在到達終點前完成自己人生目標。
沒有人知道是否真有「來世」。但至少我們要善待現世的每一天光陰,保持開放的心態。
以下這些有關死亡的經典描述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迪和借鑒:
「我們知道,其實人活著,就是等待最後的死亡,但是結果,並不是活著的目的,我們最終在意的是過程,從生到死的距離,也許需要很長一段路,可是死亡,是永遠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活著,因為我們會死很久很久。」
「死亡對於我們是無足輕重的,因為當我們存在時,死亡對於我們還沒有來,而死亡時,我們已不存在了。」
「死亡,不過是從一個世界進入到另一個世界的一次旅行。」
「所有的恐懼都將隨著死亡消失,包括恐懼本身。」
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想與過世親人通話?微軟拿到AI版《觀落陰》專利技術,人類距離永生僅在咫尺?
來源:卡卡洛普-宅宅新聞
https://news.gamme.com.tw/1707734
2021年02月24日 發表 :普烏
想與過世親人通話?微軟拿到AI版《觀落陰》專利技術,人類距離永生僅在咫尺?
卡友們有追Netflix的劇集嗎?其中有一部榮獲艾美獎的Black Mirror《黑鏡》已經連載到第五季,其中故事描述新婚夫妻中的先生不幸死於車禍,但太太透過網站上與虛擬的先生進行通話,不但是說話的語氣、習慣、甚至語音都與先生雷同,最後甚至透過虛擬丈夫的協助下,太太把先生成功的拼裝成一個機器人…
《黑鏡》的故事內容不斷地將科技與人性中的衝突不安描寫出來,但沒想到微軟居然這回拿下了名為「Creating a Conversational Chat Bot of a Specific Person」的專利技術,意旨可以透過社交平台取得個人的訊息資料,包含了聲音、圖片、照片、3D圖像等等,就可以建構出一個虛擬的聊天機器人,換句白話文說,現在只需要連上網路就可以跟過世的親人進行對話!編按:最近都在追驅魔麵館,看來得去惡補一下這幾百年前就想看的黑鏡
其實把往生者重現於現實世界中,並不是甚麼新鮮事,早在2014年的告示牌音樂頒獎典禮上,就把逝世五周年的麥克傑克森重新登台,透過全息投影的方式演唱了新單曲《Slave to The Rhythm》,之後包含惠妮休士頓、詹姆斯狄恩等都有辦過類似的演唱會與電影拍攝;微軟這次的專利技術主要強調的是透過社群媒體蒐集而來的資料,進而創建一個AI虛擬機器人,它可以完全的模仿過逝者的說話、用詞、語音、圖像等等,讓咱們一圓與過往親人的思念之情。
(´◔ ₃ ◔`) 這樣的技術大家覺得有沒有『道德倫理』問題呢?其實也蠻擔心被運用成犯罪的工具….?